|
|
|
【保定故事】炎黃大師梁黃胄时间:2023-10-04 黃胄( 1925〜1997),著名國畫畫家、收藏家,原名梁沒堂,字映齋,“黃胄”是初 中時自己起的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題名梁 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縣梁家莊村,后遷居西安。早年參加革命,任西北軍 區戰士讀物出版社編輯。1942年,任蠡縣中學美術教員。1946年,任陜西省西安雍華圖書 雜志社主編。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任西北軍區政治部文化創作員,美術組組 長。1955年,任總政 治部文化部創作員。1959年,任中國人民 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 公司顧問。 1981年,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黃胄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原輕工業部工藝美術 公司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出版有各種文本和不同形式的《黃胄作品集》30余種,理論文集有《黃胄談藝術》《黃胄書畫論》等。 黃胄8歲前在家鄉度過。從小接觸了大人玩獅子、踩高蹺等民間雜耍;看了城隍廟里 因果報應的民間壁畫;常聽母親吳建芝講述二十四孝的民間故事。祖父梁景峰務農之余, 愛好唱戲,每年都當村里會首,搭臺子唱戲。父親梁建勛先是鄉村先生,后參加舊軍隊, 喜愛書畫藝術。這些對他童年藝術興趣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對美術產生了 濃厚的興趣。 黃胄從童稚時就顯示出藝術天分。他上學時常在書本上涂畫;寫大仿常是中途輟筆, 畫起戲中人,能分清并畫出戲中人物臉譜,也畫家畜,給父親寫信也要畫上幾個小人。一 次,村中一位老者頭戴草帽騎一輛自行車從他家門口經過,他立刻用土塊在墻上畫出一個 頭戴草帽騎自行車的老頭。祖父看后讓他再畫一個,他很快在地上又畫了一幅同樣造型的 畫來。 黃胄早年師從趙望云、韓樂然學畫。對黃胄的藝術生命影響至深的是1948年隨趙望云 到西北寫生。新疆的民族風情、黃泛區的人民苦難,撥動了黃胄心中的藝術之弦。1949 年,黃胄又入伍到西北軍區從事戰士讀物美術工作。廣泛的接觸和深入的認識,是黃胄畫 作中新疆題材的來源。 黃胄為推動當代美術的發展、開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為促進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 卓越貢獻。他深入邊疆,勤奮作畫,從20世紀50年代的《蘋果花開的時候》《洪荒風雪》《趕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驢圖》《風雪夜歸人》《送糧人》,黃胄在豐厚的生活根 基上,形成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是國內最早突破蔣徐體系的人物畫家。他在不同時期的 優秀作品曾經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20世紀70年代后期,他曾為紀念周恩來繪制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傳世之作。黃胄的藝術實踐為當代美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和深廣的影響。 黃胄不僅是一位人民藝術家,同時還是社會運動家。20世紀80年代初,他與著名畫家 李可染、蔡若虹、華君武等共同創建了中國畫研究院;而炎黃藝術館的創辦則是黃胄更為 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黃胄在新加坡辦個人畫展時引起了轟動,有人提議建立黃胄藝術館,他說,我個人不足以建館,要建就建屬于炎黃子孫乃至人類的炎黃藝術館。經過4年的籌措興建,1991年,我國第一座大型民辦公助的現代化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終于在北京建成了。黃胄任藝術館館館長,并捐獻岀自己收藏的古代書畫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作、 速寫作品1000余件。 多年來,炎黃藝術館在保護、弘揚民族藝術,推動藝術教育公益事業 發展以及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黃胄的藝術道路、治學精神以及對推動 民族文化發展的執著追求,在國內外影響深遠。摘自《保定文化故事》主編:李陽山、孫進柱、王簡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