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且說光緒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挾光緒去西陵,途經保定,暫住行宮(現保定二中校址原地);在行宮內養尊處優的慈禧對山珍海味吃膩了,為博取太后歡心,當地官員獻上槐茂醬菜,太后品嘗后贊不絕口;并賜名“太平菜”,希望其統治地位牢固,天下太平;還賜春不老為“備甕菜”,喻為老百姓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備菜。清康熙十年(1671),由北京金魚胡同遷來保定 的趙氏夫婦,用幾口大缸在西大街從事醬業,專營醬 菜和面醬;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 買賣像古槐一樣枝葉茂盛,買賣興隆。由于該店醬菜 醬香濃郁,脆嫩爽口,很受百
-
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筆名馬南邨、鄧云特,福建閩侯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當代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和雜文家,還是一位書畫收藏家?谷諔馉幈l后,1937年,鄧拓赴晉察冀邊區任《抗 戰報》社長兼主編。后任新華通訊社晉察冀總分社社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1955年,任中科院科學部委員。1958年,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I960年,兼任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并主編理論刊物《前線》。1961年3月,開始以“馬南邨(cun) ”為筆名在《北京晚報》副刊《五色土》開
-
黃胄( 1925〜1997),著名國畫畫家、收藏家,原名梁沒堂,字映齋,“黃胄”是初 中時自己起的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拔母铩敝凶髌吩}名梁 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縣梁家莊村,后遷居西安。早年參加革命,任西北軍 區戰士讀物出版社編輯。1942年,任蠡縣中學美術教員。1946年,任陜西省西安雍華圖書 雜志社主編。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任西北軍區政治部文化創作員,美術組組 長。1955年,任總政 治部文化部創作員。1959年,任中國人民 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 公司顧問。1981
-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祖籍保定市定興縣。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著有雜劇 14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3種!镀聘G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 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 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 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 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并將它們完 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采璀 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 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王實甫著有雜劇14種,現存 《
-
關漢卿( 1225?〜1300?),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籍貫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他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享有“中國的莎士比亞”之稱;1958年還被譽為與達·芬奇擁有同樣地位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關漢卿以雜劇的成就最大, 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 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 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 《單鞭奪槊》《西蜀夢》等, 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 首
-
哈哈腔又被稱為柳子調、喝喝腔,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遠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魯西北各縣和河北滄州地區各縣流行,延至清乾隆期間,又進一步流傳到保定地區各縣農村。哈哈腔在清末民初達到鼎盛,其發展經歷了當地的民間歌 舞、民間小戲兩個階段,最后定型為以弦索小曲“柳子”為唱腔曲調的小戲。在不同地方語言和民間藝術的影響下,哈哈腔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的三路流派。哈哈腔在流傳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地方語言特點和民間藝術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的東、中、西三路。東路流行于山東省的無棣、樂陵
-
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傳說故事和各地的獨特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有許多傳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钌朴诜馍浼暮篝嘞碌饺碎g,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
-
保定老調又稱老調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歷史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起初為白洋淀周邊農村花會中的俗曲河西調,清道光、咸豐年間已具戲曲雛形。早期老調行當以生、凈 為主,而生、凈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流行的地區較廣,除保定外,在滄州、衡水、石家莊、邯鄲、張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區都有它的足跡和影響。老調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當地群眾常在口頭哼唱的曲調,所以民間曾有“做飯離不開鍋灶,聽戲離不開老調”之說。 老調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領導、專家的好評。老調迄今已有約二三百
-
小說《哦,香雪》,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和火車的故事。一群從未出過大山的女孩子, 每天晚上是像等待情人一樣地等待在她們村口只停一分鐘的一列火車。著名作家鐵凝,出生于1957 年9月,河北省趙縣人,高中學歷,現任二十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20年前的一個晚秋,作者從京原線(北京一太原)出發,乘火車在北京與河北省交界處的一個貧窮小村——茍各莊下了車。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去,就看 見了村口那個破敗的小學校:沒有玻璃、沒有窗紙的教室門窗大敞著
-
小說《烈火金鋼》以1942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冀中進行大“掃蕩”和我軍民英勇反“掃 蕩”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冀中軍民所進行的,艱苦卓絕、驚心動魄的抗日斗爭,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作品充滿了革命激情,故事情節驚險曲折,所寫人物如史更新、肖飛等帶有傳奇色彩,頗為引人入勝;“豬頭小隊長”“何大拿”“解老轉”也都寫得活靈活現。小說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都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為劉流有這種切身的戰斗經歷。劉流生于1914年,河北省河間縣(今河北河間)尊祖莊鄉后念祖村人。少年時讀過三年私
-
馮志的《敵后武工隊》是描寫冀中軍民抗日斗爭故事的優秀長篇小說,它通過以魏強為首的武工隊同日偽軍的復雜艱苦的斗爭,熱情地謳歌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斗爭精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贊美了中國軍民在頑敵面前那種百折不撓、剛毅不屈的高貴品質,表現 了中國人民那種必勝的堅定意志和信心。書中突出地描繪了抗日英雄的動人形象,其中尤 以魏強、劉太生、賈正、汪霞、劉文彬等寫得更突出。馮志(1923-1968),原名馮祿祥,1923 年7月15日生于河北省靜?h(今屬天津) 一個貧農家庭。家境貧寒,父母早亡,他的少年生活受盡苦難,15歲參軍加入了抗日
-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爭的長篇小說!兑盎鸫 風斗古城》描述了抗戰時期,華北古城保定我地下黨組織對敵人進行策反斗爭的故事。楊 曉東、金環、銀環等共產黨員,出生入死,不畏艱險;戰斗在敵人心臟,表現了崇高的革命氣節。爭取關敬陶起義,是故事的主線!兑盎鸫猴L斗古城》是一部公認的好小說,它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黨的地下斗爭的復雜性。小說所描寫的是抗戰時期最艱苦的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和華北日寇占領的城市。在敵我力量對比完全懸殊的情況下,作者李英儒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地下
-
《紅旗譜》是史詩般的作品,主人公朱老忠摒棄了中國農民茍且、懦弱、自私、短視的病根,無私無畏,英勇果敢,胸懷大局,樹立了背負三座大山重壓下的農民英雄形象, 在幾代中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這一作品的作者叫梁斌。梁斌原名梁維周,蠡縣梁家莊 人。青少年時期接觸新文學作品,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考人保定第二師范,并參加了二師的學潮斗爭。1932年8月,在梁斌的家鄉發生了著名的高蠡暴動。高陽、蠡 縣一帶的廣大農民在中共河北省委 和中共保屬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掀起了一場旨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 的大
-
馮至詩作感情真摯,表達委婉細膩,語言于整飭中保持自然,重要遺詞用韻,旋律舒 緩柔和,有內在的音節美,因而被魯迅譽為當時“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字君培。 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詩人、教育家、德語 文學專家、翻譯家。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詩抄》《馮至詩選》和《立斜陽 集》,散文集《山水》《東歐雜記》等,歷史小說《伍子胥》,傳記《杜甫傳》,譯著有《海涅詩 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馮至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對詩歌產生興 趣,開始新詩創作。1923年夏,參
-
孫犁(1913〜2002),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白洋淀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1926年,孫犁從安國縣(安國市)高級小學考入 保定育德中學。育德中學是一所名校,它的畢業生大都升入清華、北大、天津北洋等著名的高等學府深造。孫犁的學習成績是很優秀的,中學階段就在?习l表過小說、劇本,還在上海出版的刊物上發表過書評文章。1933年中學畢業,因家境困難,而無法升入大學。 回到家鄉的孫犁,想以寫作投稿謀生。他特意要求父親訂了一份有名家主編的《大公報》副刊?墒,他的投稿屢屢不被
-
作為詩歌創作的一種新形式,號稱文藝輕騎兵的墻頭詩,在抗日戰爭中充分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鼓舞斗志,打擊敵人的重大作用。而這激昂鏗鏘的有力武器,是和田間同志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如影隨形,密不可分。田間原名童天鑒,7歲開始詩 歌創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 集《未明集》!鞍•一三”他 由上海抵武漢,奮筆疾書,寫出 了他的成名作抒情長詩《給戰斗 者》,以催人上陣、奮殺敵寇的 號角之聲撼動了整個詩壇。1938年,田間到晉東南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任戰地記者。不久,北上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
-
保定的文學創作是在文化藝術史冊中閃耀著奪目光彩的燦爛篇章。從古至今,群星輝映,光照華夏文壇。戰國末的《渡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詩歌《北方有佳人》及杰出的音樂才能而得漢武帝賞識的李延年;酈道元的山水游記散文 著作《水經注》;唐代保定的詩人首次出現了作家群;宋代文學作者以皇室居多;元代的元曲,在我國文學史上占重要地位;保定出了眾多的元曲作家和流傳后世的不朽作品;明清時期,保定的文學作者以官員為多,次為儒者!拔逅倪\動”之后,有著名詩人、文學 翻譯家馮至,高陽詩人方殷等;抗戰時
-
賈島(779〜843),字閶仙,一作浪仙,人稱“詩囚”又被稱為“詩奴”,又名瘦島,唐代詩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早年貧寒,落發為僧,號無本,后還俗,自號“碣石山人”。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題跋版刻像庵。唐文宗時任長江(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于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稱其為“苦吟詩人”。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
-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今定州市一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有“詩豪” 之稱。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在江南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作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熏陶指點。貞元九年(793 ), 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
-
“大歷十才子”是指活躍于唐代宗大歷時期的一個詩歌群體,其稱號及所指人名最早見于姚合的《極玄集》:“盧綸、李端、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崛、耿 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薄按髿v十才子”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流派,他們既無共同的組織,也無共同的宣言,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審美趣味,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原 則,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將他們看作是一個流派。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 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 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
|
|